狸猫换太子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是哪一集,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一季无删减,亚洲视频免费观看,忧郁症韩剧

《加與減》教案

時間:2024-07-23 14:08:06 如意 教案 我要投稿

《加與減》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加與減》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加與減》教案(通用20篇)

  《加與減》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進行10以內(nèi)的加減混合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題。

  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教具準備:

  算式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話叫《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丑小鴨,只要小朋友們把這些題做對了,這些丑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探索新知

  1、學習先加后減

  師:屏幕上出示動態(tài)的畫面:湖里有4只天鵝。

  師: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

  屏幕上出現(xiàn)2只天鵝向湖里飛走的畫面。問:湖里的這些天鵝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生:又飛走了2只天鵝)

  師:要求湖里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同桌互相說說并列出算式,指名匯報師板書算式:4+3-2。

  引導學生讀一讀算式,再對照畫面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最后通過對比連加、連減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課題:加減混合

  讓學生試著計算4+3-2的得數(shù),計算后讓學生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小步驟,以突出計算的順序和第二步計算減法時的被減數(shù)。

  2、學習先減后加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注意觀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鵝)

  在注意觀察 ;湖里的天鵝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要求現(xiàn)在湖里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式呢?

  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并板書:4-2+3

  師:誰來說說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義,(指名說說)

  師:這道算式誰會計算呢?(指名說說得數(shù)和計算順序師板書得數(shù)和小步驟)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4、學兒歌

  加減混合并不難,從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減。

  三、鞏固練習

 。1)算式大比拼

 。2)判斷

 。3)看圖列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的我們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算式7+2-5編個故事。

  2、指導叢書第35頁。

  《加與減》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筆算方法的過程,能用豎式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jīng)歷探索筆算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發(fā)展形象思維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意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筆算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趣

  談話: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愛護。你們看,有一所學校的一年級學生正乘汽車準備到全國著名的景點青海湖去旅游呢,他們多高興啊,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體會領悟

  1、教學例題

  出示情境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掛圖,讀圖中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能從圖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組里互相說說,然后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一說。

  在掛圖下出示“兩輛車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連起來讀掛圖中的對話和下面的問題。

  讀完后提問:同學們讀了題以后,知道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嗎?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同桌討論,然后進行小組交流,最后指名說說想法,達成共識。

  提問:你們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學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計算。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里交流,最后推選代表匯報結果。

  談話: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你們用小棒計算時,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計數(shù)器計算時,40和30都撥在十位上,5和1都撥在個位上。有的同學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這些算法的相同點是什么?

  講述:在計算加法時,必須個位上的數(shù)與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十位上的數(shù)與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這樣的算式,除了用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幾種方法計算以外,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提問:同學們能從這個豎式中看出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

  談話: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想一想,為什么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

  學生試算,指名板演。

  然后針對學生試算情況,讓學生說說計算順序,對于先加個位上的數(shù)或先加十位上的數(shù),都予以肯定。

  2、教學“試一試”

  談話:根據(jù)我們剛才學習的用豎式計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這題減法嗎?

  學生試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最后請一名學生板演。

  3、歸納筆算的方法

  提問:列豎式計算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發(fā)言。

  小結:在用豎式計算加、減法時,必須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然后把對齊的數(shù)相加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在書上計算。同桌檢查計算結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學習小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題:

  老師讀題目要求,學生自主觀察題目,作出判斷。

  提問: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觀察插圖,把對話和問題連起來讀。

  各自列式計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訂正。

  5、“想想做做”第5題:

  各自看圖填空。全班共同訂正。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合作,現(xiàn)在同學們再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想一想怎樣用豎式計算加、減法?

  《加與減》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看數(shù)撥珠。

  2、學習9以內(nèi)直加直減,并逐步過渡到心算。

  3、培養(yǎng)幼兒對珠心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智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活動準備:

  大算盤、小算盤、筆、大掛圖、小白兔、大灰狼頭飾、數(shù)字剝皮精靈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題目,音樂等,數(shù)字展示板。

  活動過程:

  1、邀請小朋友去數(shù)字王國玩,小朋友坐火車來到數(shù)字王國門口,沒人,進去一看,數(shù)字小精靈全都藏起來,小朋友去把小精靈找出來。

  2、數(shù)字小精靈介紹自己是什么數(shù)字和名字,“唔,你們這些數(shù)字小精靈長的可真可,你是什么數(shù)字呀?數(shù)字精靈介紹自己:我是數(shù)字1,我的名字叫多多。

  3、鞏固看數(shù)撥珠。

 、俪鍪舅惚P,認識算盤各部分名稱,聽說在你們數(shù)字王國里有一件很歷害的能計算的武器是什么呀?(算盤)對了,就是算盤(然后出示算盤,認識各部分名稱:框、梁、檔、上珠、下珠、定位珠)

 、诳磾(shù)撥珠

  (1)“唔,我知道 ,在算盤里一個下珠表示1,上珠表示5,那如果是數(shù)字2,那怎樣在算盤上表示。(教師出示2的數(shù)字展示板,通過問答引導幼兒讀出2的兒歌:2象什么?2象小鴨水上漂,靠梁下珠有幾個:靠梁下珠有二個,并請幼兒在算盤上撥出.隨機練習3、5、7等數(shù))

  (2)游戲:摸數(shù)撥珠,教師出示魔術箱,請幼兒出來摸出來一個數(shù),說出后在算盤上表示出來。

  4、學習9以內(nèi)的直加直減

  ①小朋友非常的棒,那怎樣在算盤上進行計算呢?怎么樣加,怎么樣減呢?(引導幼兒說出加時把算珠輕輕的推上去,減時撥下來)然后教師總結出靠梁為加,離梁為減。

  ②教師出示一道題:3-2 5=?齊讀題后,教師講解示范。并請幼兒出來示范。

 、墼俪鍪編椎李},請幾名幼兒出來示范。

 、苷堄變夯刈,教師出題,幼兒計算。(同時復習必勝坐姿,酷酷握筆,旋風清盤)

  5、引導幼兒進行心算。(3-5題,注意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氛圍和自信心)

  6、游戲“拯救小白兔”鞏固9以內(nèi)的直加直減,可心算,可算盤。

 、儆尚“淄玫那缶嚷,引出小白兔被可惡的海盜抓住了,(出示掛圖)我們要戰(zhàn)勝大海盜把小白兔救出來,然后教師講解游戲方法。

 、谟變和嬗螒,每算一道題,就把自己的名字往大海盜身上一級,一直到大海盜的頭頂上,幼兒全上去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大力踩大海盜的頭,把小白兔救出來。

  7、游戲“小白兔和大灰狼”幼兒帶著小白兔一起來玩游戲。

  8、帶小白兔轉移場地玩游戲,活動結束!

  《加與減》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第11頁例7及后做一做、練習二5-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運算順序相同。

  (2)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解答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有關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5×2×7 25×4×8 9×10×6

  2、說出運算順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結: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而小數(shù)的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是一樣的。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1頁例題7.

  (1)出示例題7: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訂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這個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蹫槭裁匆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嗎?(因為占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萃乐g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塊夠嗎?

  ①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思路:

  第一種:0.9×0.9×110 第二種: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趯W生說出第二種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結: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后我們在進行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

  三、練習

  1、完成第11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運算順序。

  2、課堂作業(yè):第13頁練習二5-10題。

  3、拓展練習:計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學后記:

  成功之處:利用課件出示例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通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不足之處:教學中只重視了計算順序,而忽視了計算的準確性,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

  《加與減》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第一冊p32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說故事培養(yǎng)數(shù)學交流能力。

  2、在實際情節(jié)中探究與體會加與減得關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重點難點:

  初步體會加與減得關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加法

  師:森林的早晨,

  鳥語花香。聽!誰在唱歌呀?

  哦,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鳥在唱歌。有幾只鳥呢?(6只)

  師: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飛來了兩只鳥)你能編個數(shù)學故事?

  原來樹上有6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鳥,現(xiàn)在樹上有幾只鳥?

  師:要求現(xiàn)在樹上有幾只鳥,我們用什么方法計算呢?(加法)

  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計算。)

  你能列個算式嗎?(6+2=8 板書)

  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在加法算式中呀,每個位置上的數(shù)(手指6、2、8)

  都有自己的名稱,6是加數(shù)、2是加數(shù),8是和。(板貼各部分名稱)

  2、減法

  師:那么,這張圖你們看懂了嗎?請你編個數(shù)學故事跟自己說一說,好嗎?

  原來樹上有8只鳥,飛走了2只鳥,現(xiàn)在樹上還剩幾只鳥?

  師:誰想來試一試?

  算式怎么列呢?

  (8-2=6 板書)

  想想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呢?(求剩余,就用減法計算)。

  算式中的8、2、6分別表示什么呢?

  在減法算式中,每個位置上的數(shù)也有自己的名稱,8是被減數(shù)、2是減數(shù),6是差。(板貼各部分名稱)

  師小結:你們真是太聰明了,不僅會編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還會編減法故事、列減法算式呢。ㄟ呅〗Y,邊出示課題:加與減)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本領:加與減。

  二、觀察比較,探究新知

  師:那么加法與減法之間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師:看看我們剛才列出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你的同桌說一說。(同桌討論、匯報)

  相同的地方

  兩個算式里都有6、2、8三個數(shù)

  不同的地方

  一個是加2,一個是減2

  6、2、8在加法中和減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樣。

  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減法算式中被減數(shù)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兩個加數(shù)跑到減法算式中減數(shù)和差的位置了。

  我發(fā)現(xiàn)加法與減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師小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當于減法算式中的被減數(shù),加法算式中的兩個加數(shù)就相當于減法算式中的減數(shù)和差。(再請幾名學生說一說)

  師:(邊說邊板書)如果老師用一個向右的箭頭表示6+2=8,那在這同一張圖上我們又要同時表示出8-2=6,我們可以用向哪個方向的箭頭來表示?(向左)

  師:在這張圖上,從左向右看我們看到了(6+2=8),而反過來從右向左看我們看到了(8-2=6),這幅用箭頭來表示加減法的圖正是對應著剛才的兩道加減法算式,從圖上我們也更清楚地看出減法與加法是相反的。

  三、進一步理解加與減的關系

  師:學習數(shù)學上我們有一個好幫手,看看是誰呀?雙色片!小小的雙色片也蘊含了加與減。

  (出示)

  1、師:你能看圖列出一道加、一道減嗎?

  6+3=9 師:你能根據(jù)圖意,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

  9-3=6 師:你也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兩道算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生:減法算式中的被減數(shù)是加法算式中的和,減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減法算式中的減數(shù)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個加數(shù)。

  師:(出示圖)根據(jù)這兩道算式,我們在它所對應的箭頭圖上的方框中應該填什么?

  師:在這個圖上從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從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ㄉ赡芑卮穑何铱吹搅6+3=9 9-3=6)

  師:對,從左向右看它對就是我們剛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過來,從右向左看,它就是我們列出的減法算式9-3=6。好,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練習紙,完成練習紙上第1題。

  四、鞏固與運用,深化加與減的關系

  1、(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相對應的加減法算式中它們有著密切的關系,小丁丁就想來考考大家了,老師要看看誰能第一個想出答案,仔細看了。ǔ鍪荆35-18=

  (再出示)17+18=35 師:你是怎么這么快想出答案的?對,根據(jù)加減法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加法來知道它對應減法的答案,這就是做減法想加法。

  (2)師:再來一題,4+5=。

 。3)師:你們是不是都想來比一比,我們就進行一次口算比賽,請大家把書翻開到P32,第3題,找到的舉手,準備開始!

  2、從四個數(shù)中選出三個數(shù)組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3、看圖寫算式

  (按顏色)(按大。

  五、總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的開心嗎?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巧給大家編了首兒歌。

  加與減兒歌

  加與減,真有趣,就像一對好朋友。

  加法能幫減法忙,減法可用加法想。

  《加與減》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57頁例1及練習一的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觀手段,數(shù)形結合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加深對算理的理解,能準確熟練地掌握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滲透算法多樣化的。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建構新知。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達成知識目標的同時,滲透對學生多種能力,如觀察、交流等的培養(yǎng),感受生活數(shù)學,經(jīng)歷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算理及算法多樣化

  教具準備:課件、木棒卡紙、小棒、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談話:今天很多老師都來看我們上課,同學們心情怎樣?那老師們還要看哪位同學們上課最會學習,誰收獲的知識最多。你準備好了嗎?

  1、10個10個數(shù),數(shù)到100

  師:同學們,我們上周學習了1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那你們會不會10個10數(shù),數(shù)到100呢?(會)那就數(shù)數(shù)吧?

  2、搶答題。知道答案就站起來

  4+5=3+5=7+2=2+6=6+3=8―6=

  師:真棒!繼續(xù)表現(xiàn)。

  3、我會填。

  50里面有()個十8個十是()

  一個數(shù),十位上是6,個位上是0,這個數(shù)是()

  師:咦!同學們,余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題中有這3個數(shù):50、80、60他們好像有什么共同之處喲?誰和老師有同感。

  生:……

  3、揭示課題

  師:你們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把個位是0的兩位數(shù)叫做整十數(shù)。(板書:整十數(shù))今天,我們就學習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一遍。(板書: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

  二、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1、教學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

  師:你們的聲音真好聽。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花兒開了。下面,讓我們走進大自然,感覺一下花兒的美。(課件)多美呀!這還有紅花呢!數(shù)數(shù)看紅花有多少盆?那黃花呢?比賽,誰數(shù)得快?多少盆?

  師:那誰能根據(jù)剛才我們信息,提一個用加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

  生: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板書)

  師: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30盆

  師:你怎么知道是30盆。

  生:10、20、30

  師:噢!你是10個10個數(shù)出來的,這是一個辦法。那如果用列算式的方法,誰會列式?個個都說自己會列,請你把它列在你的練習本上。開始!

 。ㄕ埳吓_來列)

  生:10+20=

  師:你們同意他的列法嗎?咦!你們怎么知道10加20等于30,不著急。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小組成員,比一比,哪個小組想的方法最多?

  生:因為1加2等于3,所以10加20就等于30。

  師:誰聽懂,他的方法?再說一次

  生:……

  師:1+2=3,這個算式是表示1個一加2個一,和起來就是3個一,3個一就是3,但10+20這個算式還是1個一加2個一嗎?(不是)那它是表示什么?

  生:表示1個十加2個十,結果就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

  師:這是一種方法,那還有別的方法嗎?剛才我看到有些小組用小木棒來幫忙。下面請他到黑板來演示一個擺小木棒的過程。

  生:……

  師:從他這一說,我覺得他是從數(shù)的組成上去解決。10+20,其實就是1個十加2個十,和起來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

  2、教學整十數(shù)減整十數(shù)。

  師:公園里的花兒還有紫色的呢?看,誰最棒,最先告訴老師一共有多少盆紫花?

  師:現(xiàn)在有個伯伯來了,請你觀察,這個伯

  伯推著三輪車來這,打算干嗎?他已經(jīng)搬了幾盆?他說:我要搬走10盆。看到這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還剩多少盆紫花?

  師:還能提別的數(shù)學問題嗎?

  生:還剩多少盆花?

  師:你們提的問題太具有挑戰(zhàn)了,請你任選其中一個問題來列式解決?把算式列在你的練習本上。

  生:30―10=20

  師:正確嗎?那你們怎么知道30減10等于20,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誰想的辦法最好?

  生:因為3減1等于2,所以30減10就等于20。

  師:誰聽得懂,他的方法?再說一遍。

  ……

  師:還有別的算法嗎?

  生:……

  師:同樣的我也看到某些同學用小棒來擺,我請他上來擺一擺。

  生:……

  師:其實他的這種方法是從數(shù)的組成上去想:就是3個十減掉1個十,還剩2個十,2個十就是20。所以30―10=20

  師:這道題沒人來挑戰(zhàn)嗎?請###上來寫出算式。(60-10=50)請你說說你是怎樣知道60-10=50?

  生:……

  3、對比練習,鞏固算法。

  師:像這樣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題,你們會做嗎?光說還不行,老師得檢查檢查。請你拿出這張答題紙完成這4組題。看誰完成得又對又快。

  3+2=4+5=6-4=8-3=

  30+20=40+50=60-40= 80-30=

  問: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每組題中的第1題和第2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及不同之處呢?你想舉哪一組來說?

 。簭耐瑢W們的發(fā)言中,這4組題中,每組題的第1個算式是表示幾個一加幾個一,或幾個一減幾個一,都是單位一的計算。每一組的第2個算式表示幾個十加幾個十,或幾個十減幾個十,都是單位十的計算。

  三、拓展練習,鞏固新知。

  師:那下面你們樂意用我們學到的知識跟著老師去闖關嗎?看看我們同學能否能通過這四關的挑戰(zhàn)。有信心嗎?

  第一關:我會看圖列算式。(課本練習一第1題)

  第二關:我是計算小能手。(8道計算題)

  第三關:摘智慧果。(40+()=9060-()=10)

  第四關:我是生活家。(找找生活中哪些問題需要用到這個知識來解決)

  四、課堂。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拓展延伸

  師:老師這里有兩道思考題:……

  板書設計: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

  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還剩多少盆紫花?

  10+20=30(盆)30-10=20(盆)

  《加與減》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會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加法,能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探索不同的算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發(fā)現(xiàn)能力。

  3、讓學生體驗到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會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加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學生獨立完成后,抽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重點要求學生說出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相加。

  我們在學習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時,就要求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相加了,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加法,看我們原來掌握的計算方法在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加法中適不適。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1

  出示第44頁的情景圖。

  從圖中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從圖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2人。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為什么要加法計算?

  怎樣計算23+22呢?

  學生計數(shù)器計算,教師作必要的指導,然后抽學生匯報。

  你們覺得在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時強調的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相加這個計算方法在這里適嗎?

  讓學生感受到是適的。

  我們知道在計算加法時要遵守的一個法則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要對齊。 教師板書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要對齊。

  除了在計數(shù)器上算,我們還可以口算的方法,誰能說一說口算23+22應該怎樣算?

  指導學生說出口算23+22時,要先算20+20=40,再算3+2=5,最后把40和5加起來得45,所以23+22=45。

  教師

  請同學們豎式計算37+21。 43+42

  學生計算時,教師來回巡視,做必要的.指導。

  然后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展出,全班同學檢查是否是按豎式的要求寫的,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是否對齊,結果是否加正確了。

  也就是要求學生從格式、方法、結果三個方面進行檢查。

  三、鞏固練習

  1、 出示第45頁課堂活動第1題第一橫排的題目。

  教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兩幅小棒圖,你覺得這些小棒在擺放時注意了些什么?

  2、46頁第二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從中你知道了些1什么?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式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第46--47頁練習九第1,2,3題。 我的教學思路

  《加與減》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P56

  教學目標

  1、能選擇適當?shù)姆椒谐龀思雍统藴p的算式,并能分兩步口算出結果。

  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學習思想。

  3、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小統(tǒng)計問題。

  教學重點:學生根據(jù)圖文信息,選擇適當?shù)姆椒谐龀思雍统藴p的式子,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池塘邊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豐收了,你們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壯呀!

  出示課本圖片

  二、合作探究,學習乘加和乘減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小朋友從畫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導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問題,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3+3+3 3×4 4×3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這時小熊也來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來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還剩幾棵玉米呢?你會解決嗎?

  4、引導學生列出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剛才有人用12減1,而12又是從哪里得來的?既然12是剛才用3×4、4×3或3+3+3+3算出來的。那么如果把這兩次的計算寫成一個算式,你會寫嗎?

  5、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商量商量,然后試一試。小朋友真能干,不僅列出了含有加減法的算式,,還列出了含有乘減法的算式。你們知道這樣的算式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嗎?

  6、請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外,還可以怎樣列式來解決?小組繼續(xù)討論。乘加的算式有又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結:乘加或乘減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56頁《做一做》1、2題。56頁1題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確運算的順序。

  2、在口里填上正確的數(shù)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加與減》教案 篇9

  教學背景:

  本課內(nèi)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shù)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shù) ; 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減去 多 看的 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學會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shù)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會用含有乘加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培養(yǎng)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演示法、課堂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

  2、 探究解題方法 。

 。1) 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師: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結果:

 、 3+3+3+2

 、 3×3+2

 、 3×4-1

  (2) 讓列②式的同學說說 : 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數(shù),2 呢?

  師:這樣說,大家同意這個算式的列法嗎? (利用課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讓列③式的同學說說: 你 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要用 3×4 ,為什 么要減 1 呢?

 。ɡ谜n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減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減算式。

  教學總結:

  在整個 教學過程 中,老師充分讓 學生 進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享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1、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算法多樣化。

  我通過 放手 讓學生獨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題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樂趣 。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 多種算法 后,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 并利用生動 形象 的課件再一次展示解題思路 。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 和 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shù)學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著數(shù)學學習活動帶來的 樂趣 和喜悅。

  《加與減》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式題。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算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生物小組的同學把他們養(yǎng)的金魚帶到教室里來了(課件顯示:四個魚缸,有3個魚缸,有3個魚缸里有4條金魚,一個魚缸里只有2條)這些金魚是生物小組的同學精心培養(yǎng)的,你們喜歡嗎?

  問題: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

  探究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先把3個4條相加再加2條。(4×3+2)板書4+4+4+2=14條4×3+2=14條

  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歸納

  像4×3+2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們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減,我們叫它乘減算式,你能看著這兩個算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應用

  教材第78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3×4+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課堂作業(yè)

  教材78頁第2題。

  《加與減》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shù)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6~57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

  公園里舉行花卉展,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電腦演示:

  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讓我們跟著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

  電腦演示:

  [結合教材,精心創(chuàng)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進入新課的教學。]

  探究新知

  從這幅圖上,你能看到什么?

  學生匯報:苗圃里有3種顏色的花;紅花有10盆;黃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電腦出示10、20、30。)

  1.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

  看著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a.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

  b.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要想知道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樣計算?(板書:10+20)

  誰還有不同的算式?(板書: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出來的?請每組的幾個同學討論討論。(小組討論)

  [借助苗圃有許多鮮花的場景圖,描述工人叔叔運送鮮花的情節(jié),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fā)現(xiàn)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還有多少盆紫花等計算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計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可以用十作單位數(shù)出結果,還可以根據(jù)整十數(shù)的組成想出得數(shù),還可以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全班交流。

  a.數(shù)的方法:10、20、30。

  b.計算的方法:因為1+2=3,所以10+20=30。

  c.數(shù)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d.想減算加:因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1個10,20里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

  f.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們算出的結果對嗎?請同學們用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學生活動。)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擺的?(學生匯報。)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

  2.整十數(shù)減整十數(shù)。

  電腦演示:

  工人叔叔說:布置花壇還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們,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還有多少盆紫花?

  原來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還有多少盆紫花,怎樣列算式?

  板書: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給你們組的同學說一說。(小組交流。)

  我們算出的結果對嗎?請同學們再用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學生活動。)

  鞏固練習

  小貓花花要去釣魚了,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釣魚?聽說花花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釣魚,貓媽媽可不放心了,(電腦演示)花花,釣魚的路上會遇到很多難題,你和小朋友們能解決嗎?能!好!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

  [運用多媒體把小貓花花的動畫故事呈現(xiàn)給學生,展示了小貓花花出發(fā)、釣魚、回家的連續(xù)場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提高計算能力。]

  電腦演示:

  1.

  2.口算。

  3+2= 4+5= 6-4=

  30+20=40+50=60-40=

  3.

  注意:若有學生把右圖的算式列為4+3=7,教師應讓學生講清道理。

  電腦演示:這么多難題都沒有難住你們,看來,你們已經(jīng)掌握了今天的知識。希望你們能釣到許多許多的魚!不過,你們可要牢牢的記住,只有得數(shù)等于4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

  花花拿著魚竿和水桶來到了小河邊,一條大魚游了過來。誰能幫花花算出魚身上的得數(shù),誰就能釣出這條魚。

  電腦演示:

  70+20 20+3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覺,太陽就快落山了,讓我們和花花一起趕緊回家吧!哪條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時候,突然想起了**的話,得數(shù)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請同學們算一算,哪些式子的得數(shù)是40?(學生活動。)

  評價體驗

  你學到什么?

  教學設計說明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是在10以內(nèi)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shù)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shù)相加、減打基礎。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xiàn)多種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shù)。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整十數(shù)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將其教學目的落到實處,劉老師在執(zhí)教本節(jié)課時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shù)學活動。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采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shù)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shù)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注意到了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加與減》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2.會用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讀題和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對練習課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能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圖意。

  一、激發(fā)興趣

  1.引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貓嗎?原來,小貓家族有一個美麗的城堡,今天,老師將要帶著小朋友們到城堡里游玩。想不想去?

  在城堡里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等著考驗大家,有信心接受考驗嗎?

 。ǘ嗝襟w出示小貓城堡圖)

  2.小朋友們準備的怎么樣了?看!小貓已經(jīng)帶著問題來迎接我們了。(出示課本第15頁第4題)

  13-5=19-10=11-3=

  17-8=13-7=16-8=

  15-6=10-2=14-5=

  11-4=18-9=12-8=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講評。

  二、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15頁第3題。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出示課本第15頁第1題。

  學生先說一說算是的意義,再在對應圖上圈一圈,最后將得數(shù)填入方框中。

  3.出示課本第15頁第2題。

  學生小組合作畫一畫,填一填。

  4.出示課本第15頁第5題。(課件出示第5題圖)

  從這幅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1把椅子配1張桌子,還缺幾張桌子?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請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完成這道題。

  誰來把他們的做題方法和一下?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5.出示課本第15頁第6題。

  比一比,看誰寫得快。

  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出示課本第15頁第8題。(課件出示第8題圖)

  從圖上你能找出哪些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信息?請你提出兩個數(shù)學信息。

  你會解決自己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嗎?

  學生先獨立觀察,列式計算,教師再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三、拓展思維。

  出示課本第16頁第9題。小組比賽,看誰說的最多。補評:

  板書設計:

  練習一

  13-5=819-10=911-3=8

  17-8=913-7=616-8=8

  15-6=910-2=814-5=9

  《加與減》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在具體得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得意義,知道乘加、乘減得運算順序。

 。ǘ┻^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得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得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得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得數(shù)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得實用價值,培養(yǎng)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得意義,知道乘加、乘減得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簡單得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1)口算(開火車)

 。薄 3=

  5 × 5=

  1 × 1=

  3×3=

  4×2=

 。病3=

 。场4=

  3×5=

  2×2=

  4×5=

  5×2=

  4×4=

  3、瞧圖列乘法算式:(多媒體出示)

  4、出示例5主題圖

  (1)圖中您瞧到了什么?您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xiàn)問題情境:誰能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圖中得信息與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3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ǎ玻┯脤W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匯報交流:

  預設一:3×3+2=11提問:3×3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加2?

  預設二:3×4-1=11提問:3×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1?

  預設三:3+3+3+2=11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與加法組成得算式稱為乘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與減法組成得算式稱為乘減。(板書課題)

  3.探究計算順序

  (1)在計算乘加與乘減式題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處?

 。2)總結規(guī)律:在乘加、乘減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ㄈ╈柟叹毩,深化理解。

  1.計算練習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獨立練習,匯報交流時,重點交流“5×5+5=30",讓學生說說它得意義,還可以寫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組上下兩道算式得意義分別表示什么?為什么算式不同,得數(shù)卻相同?

  2.解決問題(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鼓勵學生用乘加、乘減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4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用不同得方法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5題。

 。ㄋ模┱n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您有什么收獲?

 。策有什么不明白得地方?《乘加乘減》課評情況:

  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能在自學基礎上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得模型,形成基本得解決問題得策略,掌握乘加、乘減得計算方法與算理,能正確地計算。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得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得多樣性。

  在感受、體驗、探索得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學生得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增強了探索得意識,體驗了成功得快樂。基本上達成了教師預定得目標。

 。、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中學生能保持持續(xù)得注意,仔細觀察,認真發(fā)現(xiàn),積極參與。老師從學生得創(chuàng)意出題展示中激發(fā)起學生得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能達到精神高度集中。由“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討論——交流匯報——評價修改”得順序進行。學生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達到良好得學習效果。

  2、學生得學習熱情很高,課堂表現(xiàn)積極,學習得內(nèi)容有意思,學生得收獲很扎實。

  1在分析中生成,發(fā)現(xiàn)得過程就就是將這些知識儲備進自己大腦得過程;

  2實踐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實踐。學生在課前完成創(chuàng)意出題時就已經(jīng)大致了解乘加乘減得題型,畫圖時要注意有幾排水果數(shù)一樣多,還有一排與前幾排不一樣多,這樣在解決問題時才用乘加貨乘減得方法解決。 3交流中生成,讓每個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學習成果得機會。

  4 評價與修改中生成。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本節(jié)課要解決兩步計算得應用題難度較高,又加上本節(jié)課還要解決兩步計算得運算順序得問題所以生成就顯得單一、淺顯(多就是模仿例題)。

  本次課堂學生能做到全程參與,全過程參與。課前活動口算三分鐘做到人人參與,調動起學生得學習熱情。創(chuàng)意出題展示,發(fā)現(xiàn)共有多人次參與回答與展示,課堂練習做到人人參與,課堂輕松自由,除學習狀態(tài)得參與還達成了學生情感得參與,學生心態(tài)得參與。

  老師通過乘加乘減比較,不僅訓練了學生得語言表達,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得主人,在學生們躍躍欲試得時候,老師讓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nèi)容獨立完成課堂練習。

  不足之處:

  1、在學生匯報時讓她說完,不要怕學生說不了。

  2、總結乘加乘減兩種方法得異同方面做得還不夠,可以讓孩子試著瞧算式畫圖,進一步理解題意,效果會更好!《乘加乘減》教學反思鑒于學生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得初步認識,掌握了1~5得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游樂園”情境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復習了用1~5得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乘法得意義;另一方面又發(fā)現(xiàn)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得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乘加、乘減”得教學呼之欲出。現(xiàn)實情境就是學生列算式得依據(jù),所以在出示情境圖后,讓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并提出問題后并不急于解決問題,而就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得算式,并充分得進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思維得靈活性。在解決問題得過程中,領悟乘加、乘減得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不足之處:在解決問題得方法上我把大量時間放在了讓學生說為什么會這樣想得敘述上,由于孩子得年齡太小,總體感覺學生得口頭表達能力不就是很好,特別就是在說為什么得時候,需要一大竄語言文字來描述,一些同學得訴說,斷斷續(xù)續(xù),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復她們說得話,這樣耽誤了時間,沒進行完。在我預設時也過低估計了學生得能力,原本認為只有3-4種解決得方法,卻出現(xiàn)了8、9種方法,很令我驚奇,我不得不承認她們真得太棒了,如果我得教學設想在課前再多一點,這樣會更好得把握時間,不至于使后面得開放題進行不完。

  《加與減》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步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運算,并能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計算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和加減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練習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好小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捫混合運算。并能較熟練地應用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二、基本運算練習

  1. 口算:

  (1)做練習四第6題。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時間4分鐘。

  (2)口算下列各題。

  3.6+4.4 5.27+0.73 O.44+0.56 2.91+O.09

  3.56-1.56 4.3-2.3 13.4-3.4 8.63-3.63

  提問:上面加、減的得數(shù)都有什么特點?

  2、計算下面各題。

  45-0.35+6.93 7.4+(5.96-3.86)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剛才的題是按怎樣的順序運算的?

  小結: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相同:沒有括號的從左往右計算,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三、簡便算法練習

  1.做練習四第7題。

  (1)讓學牛做后兩道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哪一題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你能根據(jù)計算的結果說一說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小結:小數(shù)連減時和整數(shù)相同,當一個數(shù)減去兩個數(shù)時,如果減數(shù)可以湊成整數(shù),那么從被減數(shù)里減去兩個減數(shù)的和比較簡便。

  (2)口答。

  下面哪道題可以用簡便算法?為什么?

  13.4-4.6l-2.86 9.2-1.86-3.14

  (3)讓學生做前兩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右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哪一題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兩題的得數(shù)為什么一樣?

  誰能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結:當一個數(sh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差或和時,如果能在計算時把兩個數(shù)湊成整數(shù),可以先算出得數(shù),再和另一個數(shù)相加或相減。

  (4)口答。

  下面哪些題可以用簡便算法?為什么?

  13.25-(1.25-0.7) 4.64-(O.95-O.38)

  73.4-(3.4+2.13) 4.64-(0.64-O.28)

  結合其中可以簡便計算的'題,讓學生說一說減去括號里的第—個數(shù)后,接著怎樣算。并要求說明理由。

  2.做練習四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老師板書口里的數(shù)。

  提問:這幾道題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

  說明:應用第8題里這樣的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可以使—些小數(shù)計算簡便。

  3.做練習四第9題前四題。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指出:在小數(shù)加、減計算里,如果能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也就是通過計算可以先使兩個數(shù)湊成整數(shù)的,就要盡量用簡便方法來算。

  四、應用題練習

  做練習四第11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學生是怎樣思考的。

  原來的這個小數(shù)是幾位小數(shù)?

  原來這個數(shù)應該是多少?

  請大家算一算,正確的得數(shù)應當是多少?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9題后兩題,第10題。

  《加與減》教案 篇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73~74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鞏固估算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把這些茶杯全部放進紙箱里,能裝得下嗎?

 。1)這個問題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解決?

 。2)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杯子?你是怎樣估計的.?

  2、按規(guī)律填數(shù)33 53 35 55 21 23 41 43

 。1)獨立填寫。

 。2)進行交流。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小明小亮小麗10m 15m

 。1)3人比賽投沙包,小麗第二名,她可能投多遠?

  (2)小麗和小亮只差2米,小麗投了米?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4、填什么數(shù),才能打中?

 。1)讓學生看懂圖意。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3)本題具有開放性。

  5、數(shù)學游戲兩人輪流選數(shù)。

 。1)每人每次選兩個數(shù)相加,結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選過的數(shù)劃掉。

 。3)比較兩人的得數(shù),把大的得數(shù)圈起來。

 。4)連續(xù)玩5次,誰的圈多誰就勝。

 。5)教師向學生說清楚游戲規(guī)則。

 。6)指導兩個學生進行游戲。

  (7)組織全班進行。

  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活動時的分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

  【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大家有什么新的收獲?覺得自己表現(xiàn)如何?

  《加與減》教案 篇1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81例9、82頁例10、做一做及練習題。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在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這個單元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教材通過老爺爺家新添彩電、電冰箱共花多少錢,讓學生從情境圖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本節(jié)教材不進行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法則的表述和記憶,目的在于注重學生對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經(jīng)歷和計算方法的理解與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和舊知的聯(lián)系,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有效讓學生通過類比和推理,內(nèi)化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學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口算方法后,進行對比練習,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題目選擇合適的口算方法。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數(shù)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到“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算法多樣化,并從中選擇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體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個十;150里面有()個十。

  (2)500里面有()個百;1300里面有()個百。

  3、猜一猜,老師手中的'數(shù)是幾。

  1200、3600、650、80

  讓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數(shù)。并觀察上面這些數(shù)的特點,說說數(shù)的組成。

  師:利用數(shù)的組成規(guī)律,我們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出示課題: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例9

  師:五一期間,商場搞促銷活動。王大爺買了一臺電視機花1000元,一臺電冰箱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預設:

  (1)、電視機和電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電視機比電冰箱便宜多少元?

  (3)、電冰箱比電視機貴多少元?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學生嘗試解決第一問題。

  1000+2000=

  怎樣計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饋(幾種可能性如下:)

  生:1個千加2個千是3個千,3個千是3000.

  生:從1+2=3想出1000+2000=3000.

  生:從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3、方法優(yōu)化,(同學們可真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么多方法中,你喜歡哪種方法?)

  4、另外兩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1)、選擇一題列式計算。

  (2)、交流算法。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三、教學例10

  1、組織活動編題口算活動

  出示50、80、130這一組數(shù),2人一組,分別想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將算式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2、出示:80+50=

  130-50=

  學生交流算法。(略)

  出示:80+50=

  130-50=

  學生交流算法。(幾種可能性):

  生1:8個十加5個十13個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將后面的0補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13個十減去5個十是8個十.8個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減)

  師:他想的方法和別人不同,你們想對他說點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知道加減法是一對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對應的減法算式,利用這個規(guī)律,能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課本.把它們補充完整,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3、打開書本,P81下面小精靈聰聰還有兩個題目想考考你,趕快來展示你的本領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

  4、師生共同小結:計算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最簡便就用哪一種方法算。

  四、鞏固拓展

  1、做書中的做一做第1題。

  師: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對。完成后請起立,然后集體核對。全對者請坐下,有錯者說說為什么錯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幾組算式好朋友出場了,小朋友們趕快算一算。

  670-600、670-60

  4000+200、4000+2000

  1800+2000、1800+200

  700-500、700-50

  算好的同學思考:這幾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們計算時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們注意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3、捉鼠游戲。

  師:糧倉里有這么糧食,可也引來了不少老鼠。(出示圖片)怎么辦?

  生提出滅鼠策略。

  師:還是請貓來捉拿吧。這是最生態(tài)的方法?此麄儊砹耍

  生:我是花貓,專捉900的。

  生:我是黃貓,專捉1000的。

  生:我是黑貓,專捉1500的。

  師:大家為他們加油,同時可大聲幫助他們,比賽開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貓!你抓錯了一只!

  生:黑貓!你的有一只被黃貓抓走了!快去搶回來。……

  五、全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

  生:我知道了學習數(shù)學要做到認真觀察、注意傾聽、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獎同學的優(yōu)點。

  師:在這節(jié)課中,大家通過努力,證明了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請大家自豪地說——我最棒!

  板書設計:

  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

  (1)、電視機和電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圖電視圖

  (2)、電視機比電冰箱便宜多少元?

  (3)、電冰箱比電視機貴多少元?

  1000+2000=3000

  2000-1000=1000

  《加與減》教案 篇17

  教學內(nèi)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復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說明:

  小數(shù)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三個式題復習整數(shù)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向學生說明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shù)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shù)作準備。

  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后,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后,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shù)目都是小數(shù)嗎?是什么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shù)的連乘式你是按什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shù),嘗試完成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

  1.復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shù)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這些數(shù)的范圍都是整數(shù)。)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后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并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偃M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诘谝唤M是把兩個相乘的數(shù)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與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與第一個數(shù)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與這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后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壅麛(shù)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整數(shù)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并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shù)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系,并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shù)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并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nóng)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nèi)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chǎn)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意圖: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與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shù)部分位數(shù)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加與減》教案 篇18

  第一課時:

  買鉛筆

  學習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2—3頁。

  學習目標:

  1、在買鉛筆的情境中探索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理解算理。

  2、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并能簡單運用。

  3、培養(yǎng)善于思考,傾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學習重點:

  學會正確的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學習難點:

  對退位減法的理解,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學習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背“湊十”兒歌。

  2、口算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買過文具嗎?小兔妹妹和你們一樣也買過文具,看看它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課件出示課本主情景圖)

  師:在袋鼠媽媽開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買鉛筆(板書課題:買鉛筆)。

  師:誰能說說小兔妹妹說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幾枝鉛筆?賣給小兔妹妹幾枝鉛筆?你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誰來試試看?(可多抽兩個孩子)(師板書:有15枝鉛筆,我買9枝鉛筆,還剩幾枝鉛筆?)

  2、獨立思考,探索算法。

  師:解決“還剩多少枝?”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3、根據(jù)學生回答,

  師:

  板書:15

  《加與減》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100以內(nèi)數(shù)的整10加和整10減計算。

  2、能夠借助“金色珠”等操作材料嘗試進行大數(shù)目的加法和減法運算。

  3、樂于參加數(shù)學活動,體驗其中樂趣。

  準備:

  教具:信封(里面裝有100以內(nèi)的整10數(shù)字或100以內(nèi)整10加,整10減的加法、減法算式)若干,倫敦橋音樂,寫有整10數(shù)字的胸卡。

  學具:“金色珠”,10根一捆的小棍若干,整10數(shù)字卡片,整10加的加法算式若干操作冊37-38頁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生互相問候。

  2、分組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整10數(shù)字大PK。整10數(shù)字的姐妹們聚在了一起。他們想比比誰的本領大:誰比誰多,多多少;誰比誰少,少多少,特意邀請小朋友當評委。

  第一組:操作小棍(10根一捆),完成10的加減練習。

  第二組:操作學具“金色串珠”,做練習冊第37頁的活動“算一算”

  第三組:操作學具“金色串珠”,做練習冊第38頁的活動“小兔送信”

  教師從每組中請一名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的。

  小結:進行100以內(nèi)數(shù)的.整10加、整10減,個位上的數(shù)字不變,十位上數(shù)字相加減。

  3、游戲活動教師:小朋友當評委辛苦了,整10數(shù)字姐妹們想讓小朋友輕松一下,一起來玩游戲吧。

 。1)游戲《倫敦橋倒了》

  每個幼兒佩帶一張整10的胸卡,請兩名幼兒手牽手舉起搭成一座橋。在音樂伴奏下,其他幼兒依次將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形成一支隊伍,從橋下自由穿行。歌曲停止時,扮橋的幼兒馬上將手落下任意套住兩名幼兒。大家一起算一算兩名幼兒身上數(shù)字的和是多少,用加法算式說出來。游戲繼續(xù)進行。

 。2)游戲“投信”

  出示若干信封,請每名幼兒任選一個打開,讀出里面的數(shù)字或算式。請拿到數(shù)字的幼兒站在教室的四周舉起數(shù)字卡扮郵筒,請拿到加法或減法算式的幼兒扮郵遞員。扮郵筒的幼兒一起說兒歌,兒歌停止后,郵遞員把自己的加減法算式算出得數(shù),找到相應的郵筒站過去,幼兒交換卡片,繼續(xù)游戲。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幼兒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計算更快些。鼓勵幼兒收拾學具。

  《加與減》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8、7加幾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8、7加幾。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8、7加幾。

  教學難點:

  理解8、7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媒體:

  電腦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參觀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現(xiàn)在老師又帶你們?nèi)⒂^茄子老師家開的樂器店好不好?(課件出示圖)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jù)回答板書:8+7=□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算法。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8+7=15

  25

  10

  還可以怎樣算?

  板書:8+7=15

  53

  10

  小結:這些都是“湊十法”,不一定都拆較小的數(shù),有時也可以拆較大的數(shù)。

  誰來說說這兩道題是怎樣湊十的.?(交流算法)

  5、試一試。

  書上P84“試一試”中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你能根據(jù)提示來計算嗎?

  提示:先用小棒擺擺再填得數(shù)。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統(tǒng)計做對的人數(shù),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擺學具,獨立完成后同伴交流。

 。2)指名板演。

  (3)讓一生評價。

  (4)引導加深理解“湊十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師:這里有一些白菜和蘋果,你們?nèi)绻芎芸斓厝Τ龈?0個再正確地算出得數(shù)的話,那么這些白菜和蘋果就是你的了。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已經(jīng)學了8、7加幾的算法,現(xiàn)在用你喜歡的算法來計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游戲“采蘑菇”: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某種聯(lián)系,認識當較小的數(shù)加較大的數(shù)時,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寫得數(shù)。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開火車”:分小組進行,每組利用數(shù)字卡片進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今天我們上的這節(jié)數(shù)學課你學會了什么?先跟同學說說,再跟老師說說。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86例題,試一試,P86~87“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1、經(jīng)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教學媒體:電腦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白兔媽媽帶著小兔也來了,你聽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墒,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你們能幫幫小兔嗎?先說怎樣列式?根據(jù)回答板書:15-8=□

  你想怎樣計算呢?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5個怎樣減去8個?

  2、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來的話,可以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不同的算法。

  5、討論:可以分幾步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試一試。

  師:同學們能用這么多方法來計算15-8,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種方法?(想加算減)為什么呢?

  書上P86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一道題,請你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提示:從圖上看,可以想8和幾合成13,□里就填幾。11-7=□也可以這樣計算。

 。3)先獨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4)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tǒng)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游戲“采蘑菇”:如果你們能把這些題都做對的話,蘑菇就是你們的了。小組合作學習。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游戲“奪冠軍”:分組進行比賽,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快快長”: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一道題,喇叭花就長高一節(jié)?茨慕M的喇叭花長得。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每橫行和每豎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6、做“想想做做”第6題。

  游戲“摘蘋果”:請同學們把得數(shù)大于5的蘋果涂上紅色,得數(shù)小于5的涂上綠色。如果涂對了這些蘋果就送給你了。

  學生開火車口算。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8、7)

  五、教學后記:

【《加與減》教案】相關文章:

加與減教學反思10-24

《加與減》教學反思07-03

《加與減》教學反思11-05

數(shù)學加與減的教學反思07-19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6-18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0-07

數(shù)學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7-14

數(shù)學加與減的教學反思20篇10-31

一年級下冊加與減教案模板12-13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