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是哪一集,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一季无删减,亚洲视频免费观看,忧郁症韩剧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18 23:01:40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會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真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分析和解決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

  1.什么叫整數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出示題目,學生進行計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題卡

  1個圖案占一張彩紙的1/5,3個圖案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

  2、引導學生用涂一涂加法計算,乘法計算三種分式來解決問題。

  學生回憶整數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數乘法。

  1、學生仔細閱讀題卡,理解題意否,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各自計算的方法。

  3、全班進行交流。

  ++==

  3×=++==

  通過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過渡到分數乘法的意義,學習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語言地理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個3/7的和是多少?

  (2)3個5/16的和是多少?

  四、練習鞏固

  1、5個3/8是多少?

  2、4個2/17是多少?

  3、6個3/25是多少?

  學生打開教科書,選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學生審題后,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yè)本上

  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定義,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寸步體會“分數乘整數,分子和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的道理。

五年級數學教案2

  一、 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

  已學的相關內容: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分數的再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基本性質;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約分;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通分、分數大小比較。

  后續(xù)的相關內容:本冊第五單元 異分母分數加減;加減混合運算;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第十冊:分數乘法分數除法

  二、單元編寫特點與教學策略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體會分數的相對性

  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分數相對性就是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對應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的多少是不一樣的。在教學中,對學生來說,不需要出現(xiàn)“分數相對性”這樣的專門術語,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就可以了。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教材安排了“拿鉛筆”等多個情境活動,教學時,教師要聯(lián)系這樣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展開充分的交流。

  在進一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材又安排真分數與假分數的認識,在“分餅”活動中具體體會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實際含義,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教材都只給出了描述性定義,要讓學生自己說說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特點。對于帶分數的概念教材用介紹的方法,與真分數、假分數分開處理,有利于學生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系,避免造成錯覺。

  2、在觀察比較中發(fā)現(xiàn)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

  除法計算不能整除時,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表示除法結果的需要,也是假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基礎。教材通過具體情境引出除法算式,并根據分數的意義表示出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fā)現(xiàn)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表示成兩數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因為帶分數的.計算在學生的后繼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應用不是很多,所以學生只要能理解互化的方法并會正確進行互化即可,在速度及熟練程度上不要作過高要求。

  3、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lián)系,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探索分數基本性質,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fā)現(xiàn),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guī)律。教材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分別是“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和“在折紙活動中找到與3/4相等的分數”,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關系,為觀察、發(fā)現(xiàn)分數基本性質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guī)律,并展開充分的交流,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數基本性質。

  4、在探索活動中理解公因數與公倍數的含義,掌握約分與通分的方法

  本冊教材對公因數、公倍數的知識與約分、通分的知識進行了整合。在分數單元學習約分、通分前,安排學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等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冊教材對知識掌握的要求進行了適當的限制,如求最大公因數是兩個數限制在100以內、,求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限制在10以內等。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公倍數”的實際意義,教材還安排了“找最小公倍數”等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公倍數”的實際意義。在探索和掌握找公因數、找公倍數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約分和通分。

  三、從《分數的基本性質》談教學策略

  “整體----部分-----整體”觀察策略。對觀察對象的整體先作初步的了解,發(fā)現(xiàn)這一類現(xiàn)象可能存在著某種規(guī)律,然后分出個部分,分別作進一步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存在于各部分中的基本規(guī)律,進而再研究各部分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共同的結構,提出假設。

  (1)整體觀察。發(fā)現(xiàn)這幾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起了變化,而分數的大小不變。這里可能存在某中規(guī)律。

 。2)部分觀察。先引導學生對其中一組數 = = ,從左向右觀察,并組織學生討論: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為了讓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可以把這組分數改寫成下式讓學生練習:

  得出: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接著,引導學生從右向左觀察,并練習:

  得出:分數的分子、分母都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在讓學生觀察其他幾組分數,能得出同樣的規(guī)律。

 。3)整體觀察。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這組例證,概括得出結論后,讓學生閱讀課本,要求能運用商不變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說明為什么要“零除外”。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jié)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诟鶕@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巯旅嫖覀兙蛠斫鉀Q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偻ㄟ^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谠趺从秘Q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劢處熝惨,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

  ×28

 、茏鲥e的同學訂正一下。

 、菀龑W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xiàn)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谛党诵蹬c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yè):

  P89第1.3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4

  一、學情分析:

  《質數和合數》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到本節(jié)課為止,已經出現(xiàn)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有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如學生往往把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弄混,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辨析這些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能熟練判斷質數與合數,能夠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fā)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找出1~20各數的因數。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1只有1個因數,其余的'數都有2個以上因數;2,3,5,7,11,13,17,19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有關。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1~20各數因數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雖然沒有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但對這些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分類與認識,為之后的分類與概念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授

  探究一:認識質數和合數

  師:請同學們按照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可能回答:將1,2,3,5,7,11,13,17,19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數分為一類;將1,4,9,16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奇數個,其余的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偶數個;……)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請打開課本翻到第14頁,請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質數(素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2;3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質數,它們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們本身;……。)

  師:1是質數嗎?

  (學生回答:1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質數,1的因數只有1個,質數有2個因數;……)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合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4是合數,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數;6是合數,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數還有2和3;……)

  師:1是合數嗎?

  (學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數,它只有1個因數1。)

  小結: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質數和合數嗎?

  (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說明: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可以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這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定義,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除了1)是質數還是合數。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將1歸為質數,這時要提醒學生仔細理解定義中“兩個因數”的含義。在小結和板書中也要強調,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探究二: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課本P14例1。)

  (媒體出示圖表)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先把偶數去掉,它們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還有因數2(教師提示2是質數,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個位是5,0的數先去掉;……)

  師:利用我們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先將2,3,5的倍數劃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劃到幾的倍數?

  (學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數,51的2倍是102,超過100了。)

  (學生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設計意圖說明:由于小學用到的質數比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學生找出100以內的質數。這些質數不必要求學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內的質數還是有必要的。]

  五、練習

  (課本P16∕練習四第一、二題。)

  六、小結: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

  3、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是學生掌握了這些圖形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們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學到這一單元結束,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就基本學完。

  組合圖形的面積在義務教育的教材中是選學內容。本單元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后學習,學生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進行計算,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和面積公式的運用,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具體的教學內容分析如下: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提出解決比較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三角形的面積。

  為讓學生能自主地探索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教材除呈現(xiàn)了學生需要解決三角形面積的實際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進行轉化的要求,這也是學生尋求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重要思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學生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教材呈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及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目的是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之中。

  3.梯形的面積。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利用學生前兩個基本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活動,教材呈現(xiàn)了多種探索的方法,并說明了不同的探索過程。

  4.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材先通過呈現(xiàn)生活中具體物品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以鞏固對組合圖形的'認識。接著,引導學生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所安排的例題及練習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5.整理和復習

  這部分內容先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用圖示幫助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習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溝通各種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lián)系,再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已學的各種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提高應用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2、結合具體的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堆放情景,經歷探究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出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的表面積。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出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多個正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顧回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生回答: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插圖1,讓學生觀察一個棱長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墻角處時,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觀察圖片并計算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露在外面的面有3個;露在外面的'面積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插圖2,讓學生觀察4個棱長為50厘米的正方體紙箱堆放在墻角處,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觀察數一數露在外面的有幾個面?并計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有9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50×50×9)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4個正方體學具換一種堆放方式來試一試,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否有變化,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交流。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露在外面的面

  從正面、側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幾個面露在外面?

五年級數學教案7

  【學習目標】

  1、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了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一個掛鐘、事先錄制相聲《打電話》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 導語:

  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呢?(盡量地節(jié)約時間)

 、 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么說呢?

 、 模擬計時表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 這么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相聲主要內容:

 、 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⑵ 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兒啷。

 、 交流:

  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 找一個小伙伴分角色練習對話,并互相評價。

  ⑵ 擂臺賽:

  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xiàn)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

  甲、乙說話各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

  作者在這里極盡夸張之能事,把一個啰嗦者說話啰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

  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小時

  小結板書:啰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

  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迪?

  6、小結:

  說話太啰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了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

  通俗易懂發(fā),如話家常;幽默、風趣、夸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制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

  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五、自選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創(chuàng)設情境,嘗試創(chuàng)作:

 、 語言情境一:

  甲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歡夸夸其談顯示自已有知識,僅就“海馬”一詞,就出入意料地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

 、 語言情境二:

  悅悅是一個冒失鬼,又是一個機靈鬼,他常常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幫自己擺脫困境。

  ⑶ 語言情境三:

  有兩個小朋友常常在一塊比吹牛,誰也不服誰,這不,他們又吹上啦。

 、 語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個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開懷大笑。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和同桌一起創(chuàng)作幾句。

  2、熟讀《打電話》,想象當時的情景,用敘述的方式寫下來,并表達自己對此種現(xiàn)象的看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19頁內容,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學具: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0分鐘)

  (一)基本練習

  1、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2、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三)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題。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guī)范、整理后說明:老師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合本節(jié)內容歸納、整理、補充成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學們能根據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這些問題。)

  (四)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學課本19頁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3的倍數,你發(fā)現(xiàn)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舉例驗證。

  2、能被2、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鐘)

  1、檢查自探效果。

  按照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的原則進行提問,遇到中等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組織學生合探解決。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主要內容。

  2、著重強調;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三、質疑再探(4分鐘)

  1、學生質疑。

  教師:對于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說出來讓大家?guī)湍憬鉀Q?

  2、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學生釋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可根據情況或組織學生討論或教師釋疑。)

  四、運用拓展(11分鐘)

  (一)學生自編習題。

  1、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所學知識,編一道習題。

  2、展示學生高質量的自編習題,交流解答。

  (二)根據學生自編題的練習情況,有選擇的出示下面習題供學生練習。

  1、判斷下列各數能不能被3整除,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數3的數:( )

  有因數2和3的數:( )

  有因數3和5的數:( )

  有因數2、3和5的數:( )

  讓學生說說怎么找的。

  (三)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教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并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板書設計: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

  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五年級數學教案9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7及練習二第3、5、6、7、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理解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學會解答有關倍數是小數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成認真計算與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正確點出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都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都比被乘數大。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3.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

  二、情景引入

  1.教學例5。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鴕鳥嗎?知道鴕鳥是一種跑得比較快的動物嗎?有一只鴕鳥正在幫助2個小朋友解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鴕鳥正馱著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兇猛的非洲野狗緊緊追上來了!小朋友說:“哎呀,它追上來了!”鴕鳥說:“別擔心,它追不上我!”

  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取信息:

  所求問題:(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所需條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倍數的含義:誰來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野狗那么快,還要快。)

  (2)追問提高學習新知的興趣:

 、俜侵抟肮纺茏飞纤麄儐?(非洲野狗追不上鴕鳥。)

 、凇傍r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該怎樣列式計算呢?(生回答:56×1.3)

 、蹫槭裁催@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小結: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讓學生獨立計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并集體訂正。

  (4)指導學生用估算進行驗算: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及結果,你認為對嗎?你是怎么驗證的?(板書驗算,完善課題)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驗算的方法:

 、儆迷皆儆嬎阋槐椤

 、诎堰@個算式的因數交換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對與否。

 、塾^察法:觀察小數位數或第二個因數比1大還是比1小。

 、苡糜嬎闫鬟M行驗算。

  師小結: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來檢驗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喜歡用那一種就用那一種來驗算。

  (5)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算得對嗎?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因數中,56是整數,因數1.3中只有1個小數,所以積中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應該點在2與8之間,即積應為72.8。

  師:很好!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每個小朋友都要養(yǎng)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樣?非洲野狗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由代表發(fā)言,教師點評。)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剛才有同學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個因數比l大,所以積就比被乘數大,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用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最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四、課堂小結。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作業(yè):5、6、7

  課外作業(yè):教材第9頁練習二第10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課題一:兩個數的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理解公倍數、的概念。②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的方法。③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求兩個數的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口答: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約數。

  二、揭示課題。

  前面我們已學過兩個數的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畫好的數軸。

 。1)學生口述4和6的倍數,投影顯示在數軸上。

 。2)觀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數是哪幾個?

  ②其中最小的一個是多少?有無最大的?為什么?

 。3)歸納并板書。

 、4 和6公有的倍數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個是12。

  ②也可以用圖來表示。

  4的倍數 6的倍數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數

 。4)抽象、概括。

 、偈裁词枪稊、?(讓學生說)

 、谥笇W生看教材第71頁有關公倍數、的概念。

 。5)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73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分別填寫出6和8的倍數,再讓學生說:兩個圈交叉部分應該填什么數?為什么不打省略號?填好后集體訂正。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并說明:我們通常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幾個數的。

 。2)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寫出短除的豎式并指出它們公有的質因數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233

  30=235

  (3)觀察、分析。

 、18(或30)的倍數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

 、谌绻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數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2335)

 。4)歸納:18 和30 的里,必須包含它們全部公有的質因數(1個2和1個3)以及各自獨有的`質因數(3和5)就可以了,所以18 和30 的是:

  2335=90

  (5)教學求的一般方法。

  為了簡便,我們通常用短除分解質因數的方法,寫成下面的形式,求,如: 18 30 并讓學生分組討論寫成這種形式后該怎樣做。

 、倜看斡檬裁醋鞒龜等コ

 、谝恢背绞裁磿r候為止?

  ③再怎樣做就可以求出了?

  (6)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74頁上面的做一做,學生解答后,點幾名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然后集體訂正。

 。7)抽象、概括求的方法。

 、僬l能說說求的方法。

 、谥笇W生看第74頁求兩個數的的方法。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讓學生講講為什么?

  2.做練習十五的第4題,先讓學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誰做得對,誰做錯了,錯在什么地方?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及方法。

  六、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五的第2、3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

  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4.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10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5.體會分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34---35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22支鉛筆、多媒體課件(或1個紅蘋果、3個青蘋果、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34頁“畫一畫”的三種畫法圖)

  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3分鐘)

  1、師:我們三年級的時候認識了分數,能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生:,......)

  2、師:你能選擇一個分數說說這個分數的含義嗎?(指2人說,同桌說一次。)

  3、簡單做一總結:就是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們來繼續(xù)認識一下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結合具體情境,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1、活動一:(5分鐘)

  呈現(xiàn)4個不同顏色的水果(1個紅蘋果3青蘋果。)

  師:你能從這些水果中看出分數嗎?

  生1:紅蘋果是

  師:誰的?

  生1:紅蘋果是整體水果的(是四個蘋果的)

  生2:青蘋果是整體水果的。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的很好,他說整體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個紅蘋果和3個青蘋果看成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

  師:大家也是這樣理解的嗎?(是)假如我再給你們一個更為強大的隊伍,你還能找到分數嗎?

  出示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讓學生觀察,寫下自己找到的分數,然后指名匯報,要求解釋自己所寫分數的意義。學生可能出現(xiàn):、、、、(紅、白兩色圓片占整體圓片的,師:假如老師拿走八分之八的圓片,其實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體“1”。)

  師:原來我們不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者圖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幾個物品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然后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活動二:(10分鐘)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鉛筆。

  師:這里有三盒鉛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鉛筆中分別拿出整體的?請注意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準備拿鉛筆

  師:請先說說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現(xiàn)場組織活動:(請三位同學分別從一堆鉛筆中拿出。結果三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兩位學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支)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生:他們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后全班反饋。

  生1:我認為三盒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

  生2:可能是數錯了。

  師:請你上來幫助數一數,看看是不是數錯了呢?

  讓學生上來數一數,證實數對了。

  師:現(xiàn)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現(xiàn)在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生1: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生2: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是3支。

  生3: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也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師生一起小結:哦~~原來是盒子里的鉛筆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喔,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是)

  3、說一說(2分鐘)

  出示教材P34的說一說情境圖。

  師:根據你對分數新的'認識,請你幫助判斷一下這兩個小朋友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重點是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及判斷的依據。

  4、畫一畫(5分鐘)

  師:機靈狗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可是被一道題目難住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嗎?(課件出示題目)

  師:看懂題目了嗎?你覺得這三個小朋友畫的對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他們畫的對,因為一個圖形的是□,就說明這個圖形有4個□,而這三個小朋友畫的都是4個□,所以都是對的。(一個學生說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師:哦,原來這個圖形只要是4個□就可以了,形狀可以不同。你們還有其他畫法嗎?在作業(yè)本上試一試。

  學生獨立畫一畫,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讓學生判斷畫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P35練一練中的題目。

  1、第1題(3分鐘)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1、2、3、6個圖形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兩份沒有分開,但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應是;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占整體的,也可以用表示;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或表示。)

  2、第2題(2分鐘)

  讓學生獨立涂一涂,并說想法,讓學生體會涂法的多樣性。

  3、第3題(4分鐘)

  學生畫一畫,并說一說畫法,體現(xiàn)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第4題(3分鐘)

  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關鍵是讓學生解釋理由。

  四、你知道嗎?(1分鐘)

  學生自己閱讀,感受分數的歷史悠久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五、課堂小結(2分鐘)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評價怎么樣?

  2、學過今天的知識,你想到哪些分數?你是怎么想的?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分數中的單位“1”的認識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第1題

  先讓學生找15的因數和倍數,交流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15最大的因數是幾,15最小的倍數是幾。

  第2題

  可以讓學生先列出9的倍數(54以內):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數: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問題。答案:這個數有四種可能:9、18、27、54,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學生把四種全部找出來。

  第3題

  主要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分層次進行,可以先填奇數和偶數,再填質數和合數。

  第4題

  本題是對本單元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與綜合運用。第1題結論是5,第2題結論是13和2,第3題的結論是36或92。在完成本題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自己編一些這樣的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第5題

  先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從每盒瓶數是不是90的因數考慮,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6、5、3都是90的因數,能正好裝完,8不是90的因數,不能正好裝完。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90還有哪些因數,同時還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題

  本題為思考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三個連續(xù)自然數組成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的規(guī)律。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3的倍數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結果,最后得出結論。

  〖你知道嗎〗

  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詳細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激發(fā)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理解“猜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 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俟u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诠u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fā)現(xiàn)足球的秘密。小軍發(fā)現(xiàn)……小華發(fā)現(xiàn)……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xiàn)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倥孱}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诜治,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劢夥匠獭

 、軝z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賵D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陴B(yǎng)雞廠養(yǎng)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③學校飼養(yǎng)小組今年養(yǎng)兔25只,比去年養(yǎng)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yǎng)兔x只。

  ④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俦本┕蕦m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天安門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谑澜缟系闹奘莵喼,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郢C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芄灿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①甲乙兩數的和是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诩滓覂蓴档暮褪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頁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數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數表,讓學生先圈數,再觀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進一步積累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思維活動經驗。

  (三)學習目標

  1.借助百數表,經歷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發(fā)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積累數學思維活動經驗。

  (四)學習重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五)學習難點

  歸納舉證3的倍數的特征

  (六)配套資源

  百數表、計算器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設計

  (1)回憶我們研究過的2、5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給同學們解釋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2)自制一張百數表。

  (二)課堂設計

  1.復習引入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2、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我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結:我們是利用百數表,先找數,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驗證和歸納,得出了2、5倍數的特征。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2、5倍數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記憶,為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做鋪墊!

  2.問題探究

  (1)找3的倍數

  師: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你們準備怎樣研究?

  生自由發(fā)言。

  師:你們準備借助百數表,利用研究2、5倍數特征的方法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現(xiàn)在拿出你準備的百數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數,然后觀察圈出的'數,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全班交流、討論

  ①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展示圈好的百數表。

  師: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預設:只看個位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橫著看:個位上的數0-9都有,豎著看:個位上的數也是0-9都有。

 、诜治鰡栴}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在百數表中(課件出示),橫著、豎著觀察3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沒有規(guī)律可循。橫著、豎著看,看不出規(guī)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怎樣看?只看個位不行,我們還可以看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斜著看。

  師:大家認為除了橫著、豎著看,我們還可以斜著看,現(xiàn)在請你斜著觀察3的倍數,你又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生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因為3的倍數的特征比較隱蔽,根據探究2、5倍數的特征的經驗,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規(guī)律。在學生實在沒人看出規(guī)律時,教師再提示學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接著重新去探索。】

 、劢鉀Q問題

  師: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根據發(fā)現(xiàn)引發(fā)的猜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可以用計算器)

  小組合作交流后全班匯報。

  (3)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猜想是什么?

  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評價補充。

  引導小結:斜著觀察發(fā)現(xiàn),每一行數的個位與十位的和分別是3、6、9、12、15,它們都是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你們是怎么驗證這個猜想呢?

  生匯報驗證的過程。

  師:舉什么樣的例子既簡單又有代表性?

  舉的例子包含有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多舉幾個

  師:有沒有同學發(fā)現(xiàn)反例的,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但是這個數卻不是3的倍數。

  師:通過驗證,你們得出的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誰再來說一說?

  歸納小結: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探索,發(fā)現(xiàn)、猜想、驗證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積累數學探究的活動經驗!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3題”

  圈出3的倍數。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3)小明拿了5個圓片,小軍拿個6個圓片,用他們拿的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不是3的倍數?

  請說明理由。

  先獨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驗證。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探究,我們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采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小結:通過找數、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

  師:為什么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看個位數?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呢?請大家課下閱讀第13頁的“你知道嗎”我們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小數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能靈活地運用學過的定律和有關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1.口算:

  0.1230.360.40.10.01

  0.160.024.50.0338

  0.040.50.750.1513

 。.說說下列各式的運算順序,并算出結果。

  360454206+1507505-80

 。.用簡便方法算

  13456035

  二.新授

  1.談話引入

  小數的連除、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和整數一樣。(板書課題)

 。.教學例10

  (1)讀題、審題、列式。

  9.30.52.4

  問9.30.15表示什么?再除以2.4又表示什么?

 。ㄍ瓿砂鍟

  :小數連除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練習第31頁做一做(中)

  做前先討論:這兩題是什么算式?有幾步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指名板演講評。

  3.在整數除法中學過的一些簡便算法,有時也可以在小數除法中使用。

 。ǎ保┙虒W例11

  出示例11,師問:怎樣算簡便呢?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把除數轉化成是一位數的連除。(生講師板書)

  5.635

  =5.675

  =0.85

  =0.16

  :在整數除法中學過的一些簡便算法,有時也可以在小數除法中使用。(2)大家練第31頁做一做(下)

 。.全課:略

  三.鞏固練習

 。.第32頁2、3填入書本

 。.課作:第1部分第4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教案10-28

五年級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8

五年級數學教案約分04-08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25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26

(精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8-29

五年級數學教案《通分》04-03

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