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近,讀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收獲頗多。你會覺得有些人,他們擁有的那些品質,必成大器。
俞敏洪,他的一生也堪稱傳奇。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進入北大以后,他又得了肺結核,住院住了一年,在這一年中,他從未停止過學習,讀了兩三百本書,背了一萬多個單詞。這也為他日后創(chuàng)辦新東方奠定了基礎。
畢業(yè)后,他本來是在北大當老師,一個月120元的工資,他看著周圍的人都出國留學,也動了這個念頭,而這微薄的薪水根本負擔不了他出國的費用。所以他出去給人教托?荚,兼職賺錢,而這個事情被學校發(fā)現了,最終被記過處分了。陰差陽錯之下,他出去辦了出國英語培訓班,這才有了新東方。一切看似被逼無奈,卻又似命中注定。
在新東方的發(fā)展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創(chuàng)始人因為熱愛和堅持,讓一家企業(yè)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勵志故事。俞敏洪身上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
最開始沒有新東方,只有出國的培訓班。為了節(jié)省成本,他沒有招人,所有事情全部親力親為,所有的課程也都是他自己做老師,他讓自己成為了那個最專業(yè)的人。所有的學生,開始都是因為他去報的這個培訓班。這不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打造了一個個人的IP嘛。
雖然時代的叫法不一樣了,但是底層邏輯卻沒有變。那就是用口碑去營銷和影響周圍的人,這才是長遠之計,也是立足之本。
因為他自己做老師,不用給自己發(fā)工資,所以,他可以專注的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需要快速的獲利。他可以厚積薄發(fā),而不是欲速則不達。
其次,俞敏洪是一個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永遠把個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后的人。當新東方發(fā)展起來,面臨改革的時候,創(chuàng)始團隊覺得俞敏洪是個農民,嫌棄他太土,把他從董事長,總裁的位置上攆下來了。而他,卻沒有因此一蹶不振,更沒有與公司反目成仇。
因為熱愛,他只想讓新東方發(fā)展的更好。在他的心中,如果新東方需要他的離開才能發(fā)展的更好,那他可以舍棄自己的利益,只為公司的前途。這是一種怎樣的格局和心胸!反觀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置自身利益于不顧的境界呢?!
在他離開新東方董事會的那兩年,他也從未停止過學習。因為想要把新東方做上市,而這一群只會辦學校的人卻毫無資本市場的認知。正因為有了這段閑暇的時光,他開始好好的精進了自己的對資本市場的了解,讀了很多專業(yè)的書,用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自學了半個MBA。最后,當他再次被請回來以后,才能夠順利地帶領新東方成功的在紐交所上市。從落魄出走,到華麗歸來,他做到了。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簡單的方式之一。而那些能夠一直保持學習的人,一定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結果我們無法預知,只有管理好過程,相信好的結果定會順其自然。
以前不理解的那些事,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漸漸的都懂了。在這個無常的世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了。保持初衷,持續(xù)學習,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上天會眷顧那些善良而堅持的人的。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經我曾陪你走過經典美文06-17
那個曾讓我很是想念的男孩美文06-22
我等你是我曾寫過最美的情書美文06-21
謝謝你曾路過我的記憶美文06-23
走在蹉跎的路上,我飲淚暗泣美文06-22
我的文學夢,正走在陽光路上美文06-22
桐華《曾許諾》的經典語錄11-13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讀后感03-18
走在路上作文300字08-01